伏案桌前,秉烛夜读 心怀古书,悉力修复 朝着心之所向,她步履不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处俗世人间,自有清风明月 高绩点,深研究,寂寞的时光里 花自沿途开,风自迎面来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汉语言文学206班的王玥怀揣赤忱之心,以奋斗之姿,叩响复旦大学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大门,奔赴属于她的古韵清辉。 初窥门径 开启探索古籍之旅 徜徉于古典世界,穿梭于文史之间,王玥第一次切实接触古籍整理工作,是大一学年在丽泽书院国学班帮助黄灵庚老师校对再版的《楚辞集注》。
翻开泛黄的书页,仔细阅读先贤留下的文字,逐字逐句,一一对照。黄灵庚老师虽已年近八十,但心心念念的仍是“把楚辞做好”,听力的衰退并未成为他教学的阻碍,“校一遍,是把书读一遍,也是再把基础知识巩固一遍”。
黄灵庚老师赠书
收到《楚辞集注》的再版成书,王玥深受感动,黄老先生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勉励她静心沉思,扎根古籍整理。校对句读,整理篇章,每一次翻阅古籍,于王玥而言都是一场“探险”:“只要深挖必定会有所收获。”跟随国学班师长的脚步,王玥沿着古典文献学的道路对古籍整理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王玥在国学班参加古典文献学考研交流分享
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部曾让王玥为之神往,一次赴首都师范大学交换学习的机会,使她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往更广阔的世界奔赴所爱。置身恢宏的球形穹顶之下,观摩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影印,亲自操作机器记录古籍的拍数……回忆起这段经历,热爱和坚持是关键词,它们激励着王玥越过往后专业学习的种种坎坷。 于首都师范大学参加讲座(第四排右三)
“古籍修复是需要潜心静气的工作,如非真心喜欢,普通人很难坚持下来。”顾廷龙先生顶着时局动荡、物价飞涨的压力创办合众图书馆,著名古籍修复师董芷珍四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修书……行业前辈们的事迹令人动容,也更坚定了王玥投身古籍修复事业的决心:“虽还未及‘大师’境界,但仍‘心向往之’。”
王玥的书桌一角
古籍保护与修复是一条几乎注定要坐“冷板凳”的路,在多数人因“冷门”而止步时,王玥却勇敢拾起了满载热爱与梦想的古书,迈进这片鲜少人踏及的专业领域,书写着属于她与古籍的故事。 潜心实践 抓住每一次机遇
初入文献学的治学领域,王玥从零开始攀登学术的台阶,不断拾取途中的积淀,一路探索,笃行致远。 她拓宽信息渠道,挖掘专业资源,提升知识面的广度;充分利用学校数据库,查看资料,剖析论文,抓住每一个与专业老师深入探讨的机会,并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王玥的复习备考资料
为了获得实践机会,王玥主动找到学校契约文书博物馆的老师,提出协助修复古籍的想法。这份主动换来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回忆自己略显“大胆”的行为,王玥笑谈:“我们完全不认识,对于一个‘陌生人’,老师却也愿意将所学倾囊相授。” 回忆修复过程,她直言这份工作的挑战性:“有些年久失修的古籍,轻轻一碰,破碎的纸片就会撒落一地。”经过老师的教导与多次尝试,王玥修复起这些老古董逐渐得心应手。 喷湿桌面,摊平托裱纸,用浆糊轻轻粘贴再缓慢揭开,完整的书页终在手上成型。在王玥心中,用双手复现古籍的全貌,无疑是充满成就感的独特体验。
于契约博物馆修复古籍
借一次与班主任谭勤老师交流的机会,王玥加入了他所指导的“苏辙《栾城集》研究”课题。在课题组中,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校对不同版本的《栾城集》,这要求校对人有十足的耐心去一字一句对比文本、考察细节。王玥逐字查阅字典,搜集大量资料,整合记录清梦轩本、蜀藩王本等不同校本,并进一步细化复盘……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了对《栾城集》五十卷的校对。面对密密麻麻的古籍文字,浩如烟海的参校资料,王玥始终秉持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仰取俯拾,日渐增长的学识得以慰劳艰辛付出的日日夜夜。大三备战“挑战杯”竞赛,王玥在搜集文献的同时也挖掘出许多有趣的现象:因王阳明先生曾在杭州讲学,组员们一开始认为他的《敷文书院碑记》是为杭州的敷文书院所写,仔细查证文献来源和相关资料后发现实际是为广西的同名书院所作。巧合的是,王阳明曾讲学的万松书院后来也更名为了敷文书院。
挑战杯竞赛团队合照(左三)
许多闪光的瞬间点缀了繁忙的备赛过程,长时间的伏案疾书似乎也不再苦闷。最终,省级学科竞赛金奖、课题结题优秀为这段苦乐交加的时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学术小白到初觅门道,一路寂寞艰辛,王玥甘之如饴。 行而不辍 自有花香满径 努力和机遇是王玥敲开复旦之门的两把钥匙。初入大学,王玥便立下了考研的志向,开启古典文献学方向的备考之旅。 王玥阅读的书籍(部分)
面对如山般的专业书、海量陌生的专业知识,伏案苦读,深耕专业,是王玥给出的态度。在难度较大的古代汉语课程中,王玥使用不同教材对比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现代汉语》《文字学概要》《音韵学教程》《训诂学》……一本本被翻至边角翘起的书,见证了她努力的姿态。在时光看不见的尽头,在数字阅览室的一方天地,王玥静心潜学,为日后学术深造之路打下深厚基础。
数字阅览室预约记录
对专业的高度敏锐性和积极性使王玥抓住通往深造路上的一切机会:参加敦煌吐鲁番文献汉字课题的研究,筹备碑刻文献整理、保护相关竞赛,积极加入古籍整理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名复旦大学夏令营时,王玥的内心异常忐忑,面试准备时间不足、优秀竞争者众多、高门槛专业要求都曾让她犹疑不定。
参加复旦大学夏令营
幸运的是,身旁的良师益友给予她无限帮助与勉励:室友们的鼓励与陪伴,总能化解她的阶段性疲惫,使她放慢脚步,观赏“研”途美景;金晓刚老师通过分析考研保研形势,为她指明方向;韩续老师为她细致分析专业状况与前景,耐心给予面试指导;谭勤老师为她讲解、分析试题,鼓励她“多走出去看看”;在赶往面试的高铁上,王玥收到来自张磊老师的鼓励,惊喜万分:“他暖心的话语使我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所要走的道路。”
王玥与室友合照(右二)
老师的帮助和鼓励
放下包袱,王玥轻装上阵。“你在碑刻研究中使用过哪些数据库?”“在学习古籍版本学时使用了哪些教材?”面对复旦老师专业细致的提问,王玥没有丝毫畏惧,而是以多年的专业沉淀和扎实基础沉稳应答。最终,她凭借出色的表现和亮眼的成绩脱颖而出,将复旦的录取通知书收入囊中。
复旦大学录取通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玥对古籍修复和保护工作不仅怀有一以贯之的无限热爱,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谈及未来规划,王玥期望自己进一步拓展学识,精进古籍修复的手艺,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籍修复师,为国家古籍保护贡献绵薄之力。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王玥将鲜有人迹的小路走成康庄坦途,云开雾散,属于她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编辑:石双双 |
了不起的你丨王玥:伏案古书香,她与古籍的故事未完待续! |
发布时间: 2023-12-19 | 浏览次数: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