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爱学会议室”第268期|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秋季全员网络培训班

为引领西部计划志愿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领悟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全国项目办于11月18日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员网络培训。


 

 

 

 

本次培训围绕“两个结合”重大理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


在本期“爱学会议室”中,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深入学习“两个结合”重大理论观点,结合自身支教实践分享关于文化自信与志愿服务的学习体悟。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高级中学支教老师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通过本次培训,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文脉的时代价值。作为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两个结合”理念,切实增强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自觉在志愿服务任务中找准角色定位,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增强历史责任感,促进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高级中学支教老师

俞佳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名支教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我将提炼优秀的文化内核融合进课程,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在课后,我可以利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只有让我们的社会树立文化自信的观念,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变得更优秀。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高级中学支教老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青年学生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力量,继承民族基因和民族传统,筑牢精神家园,自信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傲。同时,中国正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人民也应当以自信的态度抓住机遇。青年学生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要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生动、入理、亲切地讲出中国故事,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高级中学支教老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希望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向学生传播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如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等。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观。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尊重和欣赏他们的文化,以此在支教工作中积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高级中学支教老师

章一文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沃土、思想资源、精神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担当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高级中学支教老师

孙昊勤

 

新时代国家间的竞争更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优秀的华夏文明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学科教学不仅在于教,更在于育,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渐具有辨别优秀文化的能力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本民族文化的活态发展。既落实好知识教学,又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当然,这就更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努力利用所学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综合性人才将持续成为我教师之路上的奋斗方向与目标。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民族中学支教老师

陈轩野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传统文化想结合是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的关键,这两个结合则是我们能够得以立足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来的历史瑰宝给我们所带来的深远的影响,现阶段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一方面推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文化的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做为西部计划的志愿者要负担起文化使命,强调坚持文化自信,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民族中学支教老师

董彦杉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对“两个结合”与文化传承有了全新的理解,了解到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份子,同时作为一名担任历史学科教学的支教老师,我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着强烈的共鸣。在历史课中反复和同学们强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今天呈现出了更全面且深刻的内涵。我将牢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总书记的伟大思想,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读促进专业成长的有字之书,更要珍惜在西部计划服务期中带给我们的无字之书,及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贡献一份个人力量!

 

浙江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龙州县职业教育中心支教老师

来艺珂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需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提高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领悟力,坚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年。作为支教老师,我们要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将文化自信引入课堂当中、引入校园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响应初心使命的感召,坚定理想信念,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编辑:石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