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活动预告

一周学术活动【03月27日-04月02日】

  3月27日(周一)

     

  从辽金之际的称谓衍化看北方社会的统治变迁

  时间:19:00 - 21:00

  地点:人文学院四楼研修室

  主讲人:邱靖嘉,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辽金史、科技文化史,已出版专著两部《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金史〉纂修考》,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各种学术文章数十篇。

 

  丁声树辞书编纂思想与《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实践

  时间:19:00 - 21:00

  地点:24幢206

  主讲人:杜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大型现代语文辞书释义研究”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兼任中国辞书学会副秘书长、语文辞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辞书理论与辞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辞书编纂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辞书研究》编委。

 

  3月28日(周二)

 

  植物识别病菌入侵及抗性产生的机制

  时间:9:0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刘俊,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在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博士后/项目科学家。2012年2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高层次引进人才,2013年8月回国工作。2021年2月以“杰出人才”引进入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曾获“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和“优秀百人”称号,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高级编委(Senior editor)以及Phytopathology Research执行主编。

 

  现代诗歌对“异”的追求

  时间:18:30 - 21:00

  地点:人文学院四楼研修室

主讲人:王家新,当代著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家新的创作贯穿了当代诗歌四十年来的历程,出版诗集、诗论随笔集、译诗集共计二十余部,其创作、诗学批评、诗歌翻译对当代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曾获多种国内外诗歌奖、批评奖和翻译奖。

 

  3月30日(周四)

 

  Asymmetric -Lewis base catalysis: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时间:9:30-10:1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陈应春,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完成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学习,并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香港大学化学系(杨丹教授小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03年11月到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化学系工作。

主要从事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的设计、合成等方面的工作。获得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2016年科技部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领军人才。作为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Acc. Chem. Res.、Nat.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CS Cata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金属-烯醇前体的设计及其反应活性研究

  时间:10:10-10:5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郭武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之后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化学研究所(ICIQ)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以陕西省特聘专家身份(陕西百人计划)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并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22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奖。目前带领团队从事过渡金属催化的绿色化学反应的开发,努力实现复杂药物中间体的高效合成,旨在为新药研发和高性能功能材料的制备提供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共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四十余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项。多篇研究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报道,也被Synfacts, ChemistryViews, JACS spotlights和科学网作为研究亮点报道。长期担任JACS、Angew等权威科研杂志的审稿人;近期受邀在Angew. Chem. Int. Ed.上撰写碳酸酯转化研究领域的综述文章。

 

  手性吲哚化学

  时间:10:50-11:30

  地点:7幢301报告厅

  主讲人:石枫,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常州大学特聘教授。1998年和2004年于江苏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苏州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先后荣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等人才项目。主要从事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设计和开发了新型吲哚类平台分子及其参与的催化不对称新反应,为手性吲哚类化合物提供了精准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以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Fund. Res.、Sci. China Chem.、Chin. J. Chem.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入选Elsevier 2020和2021高被引学者。先后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等奖项。担任《有机化学》和Chem. Synth.编委、Eur. J. Org. Chem.编委会主席团成员、Org. Chem. Front.、J. Org. Chem.、Synthesis国际编委。

 

 

  3月31日(周五)   

 

  不均衡小样本下装备智能诊断研究与思考

  时间:9:00 - 11:00

  地点:工学院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魏建安,贵州大学机械工程一流学科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大学“优秀毕业生”;贵州大学科研最高荣誉“卓越奖”获得者;贵州省工业与信息化厅“产业技术创新副总”。研究方向为不均衡数据处理理论、故障诊断、制造大数据与制造信息系统、智能制造等。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支撑计划、教育厅项目等多项。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第一作者身份在Knowledge-Based Systems (IF=8.139)、Applied Soft Computing(IF=8.236)、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F=7.802)、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F=8.665)等中科院顶级SCI期刊上发表代表性长文4篇,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担任Applied Sciences等SCI期刊故障诊断方向的客座编辑;担任ICACI 2023等专题会议的共同组织者;担任Knowledge-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十余个国际知名SCI期刊的资深审稿人。

 

  4月01日(周六)

 

  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念与实践

  时间:19:00 - 21:00

  地点:人文学院四楼研修室

主讲人:李金铮,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来源:科学技术处、人文社会科学处

编辑:屠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