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习路青译 | 民生保障分队在金华:研习之“路”,“浦”惠民生

浦江作为我国的信访大县,是习近平变“群众**”为“领导下访”的第一站。在浦江走访时,他当即拍板210省道的修建工程,该工程的修建更是突出了地理位置这一优势,促进了浦江县民生保障方面的发展。202277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习路青译社会实践队民生保障实践分队跟随习近平浙江足迹来到金华浦江展开实地调研。

 

 

第一站:公路与运输服务中心

 

77日下午,队员们来到公路与运输服务中心采访负责人蒋正坚书记。蒋正坚绘声绘色地向队员们讲述了省道修建的场景,队员们也开始进行采访记录的工作。据蒋书记描述,最初由其父亲修建的路都还不能被称作公路,只是一条铺了层绿豆大小的砂石作为磨耗层的砂石路。再后来,砂石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工人们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施工,他们穿着厚厚的帆布衣服在烈日下,借助烈日高温将之铺成柏油马路。包括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文根老段长在内的许多工人,现在腿上还留有被高温柏油烫伤的疤痕。但在习近平的下访决策之下,210省道开始改建,成为通过国家验收的高等级公路。

 

采访蒋正坚






省道现在的风景

 

 

第二站:新光村

 

沿着210省道,队员们乘坐城乡公交来到新光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数不尽的民宿还有村民们开办的农家乐。马路对面就是风景区的玻璃栈道挂在空中。这些风景都被记录在了小队的相册中,为双语视频的制作丰富素材。夜晚,在与村民的闲聊中,队员们了解到当时的公路骑自行车都会摔个狗啃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们去城里赶集游玩都变得非常方便,种植的蔬菜水果也可以运往别的县市了。

 

采访新光村村民

 

 

第三站:马岭脚村

 

队员们来到马岭脚村。沿路两边都是民宿和农家乐,吸引了巨大投资的马岭民宿存在于山中。尽管由于疫情影响,但是也能让人感受到村庄的繁荣。

 

采访马岭脚村民

 

 

第四站:蒋星剑先生家中

 

78日上午,队员们前往杭坪镇杭坪村,采访了当时习近平下访浦江时提出修路问题的蒋星剑先生。回忆起当年的场景,蒋星剑容光焕发。浦江的这条公路,原先是沙子路,路窄,且山路十八弯,交通事故时常发生。从1993年到2003年,整整十年蒋星剑都在提修路问题,但由于种种困难最终未果。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下访浦江,蒋星剑在浦江中学的一间教室接待了习近平。即使作为省部级领导,习近平依旧十分平易近人,热情亲切地听完了汇报,并指出这是一条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改造工程要尽快开工建设。

 

采访蒋星剑

 

队员们与蒋星剑先生合影

 

“要想富先修路”,210省道的修建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生活变得便利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事实上这条省道,现在不单单是一条道路,更是精神的传承,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的精神,有担当、有智慧,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民生保障不单单是走形式,下访要为群众办实事。

 

210省道浦江段公路被评为全国四号农村公路示范线、浙江省最美自驾游公路全国生命安防示范路,这条公路更是被村民亲切地称作近平路

 

研习之“路”,“浦”惠民生。本次浦江之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省道修建助力旅游业发展、保障人民就业、提升经济水平的魅力。另外,为助力浦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旅游之路,让民众足不出户即可游历浦江大好河山,队员们发挥外语优势,策划当地旅游村落宣传方案,帮忙打造“云旅游”中英双语平台,既可作为旅游产品实现收益,更是打造在线宣传推广的平台。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一起来感受浦江民生保障的成果吧!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辑:周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