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7月25日,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里看花”实践队在金华、绍兴、台州、湖州、衢州5市开展乡村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了解当前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妇女发展的情况。实践队队员在寻访过程中感受乡村发展,倾听妇女心声,厚植奋斗情怀。
第一站,实践队来到了金华下裴村。通过与村妇女主任郑丽娟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村内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数字化渐渐地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之中。在村网格员郑明艳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参观了金华乌饭生态庄园。村民们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尝试通过电商将金华乌饭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出去。
实践的第二站是金华沙溪村。村妇女主任姜洪英向队员们介绍了村里的数字化建设情况,展示了“宜居沙溪”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成果。访谈结束后,在姜主任的带领下,实践队前往村子附近的花木之窗进行实地考察。花木之窗是集“展示展览、网络销售、商品物流、信息交流”为一体的新型农业聚集区,不仅解决了当地许多妇女的就业问题,而且打开了沙溪村发展的新窗口。在访问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两村都已建立专属于妇女的微信群,在群里更方便了大家交流村庄里的大小事。 实践队随后分为绍兴、台州、湖州、衢州四支小分队,深入浙江各地级市进行实地考察。绍兴小分队在多地开展寻访。在嵊州市北岙村,队员们发现这里仍采用传统的公告栏通知,尚未建立微信群等线上通知平台;在诸暨市金家站村与山下湖镇,队员们接触了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短视频宣传与珍珠小镇的电商直播;在越城区大湖头村,数字化垃圾分类工程正在推进,积分兑换发袋一体机与垃圾分类管理平台让队员们大感新奇。在结束上虞区东凌湖村的走访后,队员联系四地考察成果,感慨数字化建设确实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妇女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妇女的生活质量,但数字化建设的应用有偏重娱乐消遣的倾向,村庄数字化建设需要更深层次的发展,对村民的数字化生活也需要加以指引。 台州小分队走访了临海市的旧下渡村、渭西村、大园村,将城中村与城边村进行对比,访谈大园村中从事电商的妇女,了解她们与乡村数字化建设之间的故事。湖州小分队则来到了2020年获评“淘宝示范村”的长兴许家浜村进行调研。村内有完整详细的村民档案,垃圾分类管理平台也已投入使用。村子附近聚集了七八家窨井盖生产企业,搭上了网络销售这趟快车,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部分妇女也选择自己开淘宝店,生意做得十分火热。衢州小分队则走进开化县齐溪镇上村,了解村庄数字化建设以及村内留守妇女的发展情况。据队员走访获悉,在近年政府组织的“巾帼课堂”中,妇女们掌握了农家乐的经营方法,在照料家务之余既丰富了自身生活,更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经过此次调研,“数里看花”实践队队员们深刻领略了各地乡村的数字建设情况,明晰了乡村妇女的发展现状,也发现了不同地理位置下的农村在数字建设与妇女发展程度上的差异。通过对各乡村妇女们的访谈,队员们对乡村管理与建设机制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明白了数字乡村建设中的薄弱点与乡村妇女发展的瓶颈所在,并将以此为基础对乡村数字化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聚焦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巾帼力量发展,促进乡村妇女实质性发展,是当代人的重大责任,也是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数里看花”实践队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与走访村庄保持联系,保持数字乡村建设的惠民温度,提升乡村妇女生活的幸福质感。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里看花”暑期社会实践队 编辑:石卓姝 |
“我在窗口写青春”㉓丨聚焦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巾帼力量发展——浙师马院青年进行乡村调研活动 |
发布时间: 2021-08-29 | 浏览次数: 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