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爱在马边·支教日记|2022年春天,我们在彝乡相遇


蚕月桑枝绿

丝缕皆是情

春风如约而至

浙师和马边有一场特殊的相遇

 


35日,浙江师范大学赴马边实习支教团抵达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4名支教队员在这片山水彝乡,秀美马边的西南大地上,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支教生活。他们将用行动践行教育初心使命,用奉献彰显青春本色。

 

初遇:此心安处


马边直达大巴、食物补给、连心服务卡、支教工作手册、绿色核酸通道……这片土地上迎面而来的热情,将支教团队员们的疲劳一扫而光。这个春天,他们要在这里传以知识,授以美好,种下爱与希望。



初来乍到,马边对于支教队员们是陌生的,是新鲜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对当地孩子情况的不了解、不曾听闻的四川方言和彝族语言、与所学专业不完全契合的任教课程……独属于马边的猎猎晨风,裹挟着全新的信息与支教团成员们撞了个满怀,但是这些并没有让支教队员们退缩,他们已经为这次实习支教做好了充分准备。



为了快速适应这里的支教生活,支教队员任慧如先从更改作息开始:早上六点半起来晨练;放弃课间的休息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聊天、运动;晚上7点,与队员们交流教学技能、分享支教心得后,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对第二天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任教的冯子怡,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果,特意从金华带去了积分卡和印章,给孩子们制定了奖励机制。当她把两千里之外带去的小礼物奖励给孩子们时,孩子们的激动与兴奋,也让冯子怡有所触动。她想带给孩子们更多,不仅仅是这样的小礼物。

 


收获:幸福与感动

支教的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幸福与感动也常在忙碌中的某个瞬间拨动支教队员的心弦:刚走上讲台准备授课,孩子们就送上了热烈响亮的掌声;学生们下课后总喜欢围在身边问这问那;38日收到了学生们自制的妇女节贺卡;课上学生的回答棒得超乎想象;被孩子们夸篮球打得不错……



结束一天的教学,看着路旁秀美的灯火,纯真而又热烈的民族舞曲,支教队员感觉自己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支教,是奉献,更是收获。



无论是倾囊相授的带教师傅,还是朴实热情的当地人,尤其是那一个个单纯、懂事、勤奋的彝族孩子——他们被大山保护得很好,他们渴望知识,渴望关爱,他们会在农忙时尽自己所能减轻父母压力……马边的一切都深深触动着队员们的内心。这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要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的决心,用三个月不长的时间,做一件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事。


沉淀:用心教育

要带他们多听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李楚钰到达支教学校——马边彝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后,六年级组组长张老师嘱托她的第一句话。马边的彝族孩子们,世世代代居于群山环绕的小地方。师资缺乏、教育观念薄弱等问题是阻挡孩子们走向山外的绊脚石。正如阮梦涔所说:到了之后发现学校与我设想的很不一样,教学楼看起来很新,每间教室都有电子屏,学生每顿饭都十分丰盛且营养齐全。但是,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这样的观念也影响了孩子。所以,我希望能够推动一些孩子转变观念,不虚度这三个月的时光。浙师青年的支教行就是为了在孩子们和山外的世界中建起一座桥梁,传播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思想。

春华祎祎,“播种”正当时。支教团成员必将倾注爱与热情,全力以赴,不止于“实习”,无愧于“支教”。

 

支教初体验

初到马边,被马边县城的秀丽风景所震撼。马边县城沿河而建,有很多桥梁,桥梁设计独特,是马边县城的靓丽的风景线。而我们也是要助力将这里和山外的世界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加油!

——吴春萍

我发现马边与我想象中的并不相同,这里充满了新奇的事物与独特的乐趣。我有幸遇见了来自隔壁县的支教老师,和他们一起了解马边、感受生活,我们都希望能为马边的教育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孙鑫怡

人生第一次支教之行,临行前对未知生活的紧张情绪都在下飞机后消散了。谁能想到乘车两个半小时前往机场,举着接机牌的热情叔叔是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呢?不仅如此,我们还与他一同游览马边秀美景色、品味当地特色食物、了解校宗旨与学生学情……如此的热情周到、细致体贴,让我在离浙江近2000公里的他乡上感受到了温暖。真心感谢在马边的所有遇见!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对这块土地的爱正在萌芽。

——汪郁云

于我而言,实习支教的经历让我对自己的教师职业梦想产生了进一步深入的反思与理解。我能否在陌生的环境中尽快熟悉新的班级与课堂?能否在全新的尝试中保持对教育的热爱?之前内心的茫然与不确定在来到马边后都逐渐消失。课堂上学生们举起的小手,带教老师细致的指导点拨,独属于四川马边的热情正带给我对未来的无穷想象与期待。

——汪思琦

 


三月播希望春种

四月赏桃李芳菲

浙师青年以青春谱写教育序曲

马边学子用知识勾勒未来蓝图



来源:浙师青年

编辑:夏嘉雨